特别想回顾一下上一册《魏晋纷争》之"赤壁之战,三国鼎立":最触动的还是伟人诸葛亮的去世,"诸葛一生唯谨慎"可以算是他的一个写照。仔细看来,他一生几乎没有做错过任何事情。
当然,后人也评价说,因为他的谨慎,蜀汉后期的数次军事行动才会无功而返,而魏延的大胆战略也得不到实施。但是这并不是诸葛的错,这是刘备人才贮备的不足,如果能再有一个统帅级别的人(如关羽)在前方征伐,而诸葛亮只负责内政外交和军事后勤保障,事情就不会是这样的。帝国的所有重任都放在一个人身上,这个人注定会不堪重负,而且也一定会趋向保守和谨慎。
刘备和曹操相比气概终归还是小些,所以聚集的人才总归局限些,诸葛及五虎上将死光之后,刘禅不如刘备十分之一,姜维加蒋琬大概也就半个诸葛,蜀汉能继续存活下去就变成了小概率事件了。
话又说回来,东吴和曹魏后继也是乏人的,孙权的儿子无法望孙权之项背,曹丕算是三国的"二代"里很了不起的了,总算坐稳江山,到"三代"曹叡也不行了。
也许正是因为三国的"二代"和"三代"的平庸才衬托出曹操,孙权,刘备,诸葛,关羽这些"一代"们的伟大。
废话半天,想个结论出来吧:想做一番大事业,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团队-五虎上将;但是五虎上将也只能经营一代的事件,想要自己的事业长远,就要居安思危,在各个层次培养"二代"-接班人,甚至你需要早些挖掘"三代"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