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鸿铭的“精神”和雨中的梁遇春
不要被题目吓坏了,这篇文章只是这两天的流水帐而已。因为恰好在读《辜鸿铭作品精选》和《梁遇春散文》,所以用了较大的名目。
昨晚和一个很好的朋友吃晚饭,其实我有事情求她帮忙,但是却是她主动请我,而地方又由我选。我知道她想和两杯,所以在网上搜索“水城路,酒吧”,发现和平广场有很多喝酒的地方,就选了那里。晚上将近九点中,她先到了那里。我后到,一起选择的一家意大利餐厅。
一进去就感觉餐厅气氛很好,有低声的歌剧作为背景音乐,墙上有些壁画,而且有砖砌的一些拱台,里面放着无数的各色的酒瓶,显然是以前酒客们尽兴之后的留念。朋友点了意大利的“饺子”,我尝一两个,感觉除了馅料之外,都很想我们中国的饺子,而它的馅料之中竟然有奶酪。我点了750毫升的 woodbridge,(有中文商标叫“木桥颂维翁”,叫起来很拗口),这是2000年的红葡萄酒,其实我不懂酒的,只是我们决定是喝红酒了,我就点了这一瓶价格始终的而已。品了一口就感觉很不错,隐隐有个想法,今晚一定要“纵酒放歌”了,不醉不归。果然,酒过三旬,话多了起来,本来我们就是无话不谈的朋友,现在更是快意了。我这朋友有个好处,有自己的观点,但是能听得别人的观点,有自我,但又能容人,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的,我没做到这一点,我到是可以偶尔不自觉地假装做到了这一点。但我知道我没做到。
近日读《辜鸿铭作品精选》,其中《中国人的精神》是比较突出也是开篇的一篇,为了说明中国人有其独立而又孑然傲然的精神,辜鸿铭的论述实在是旁征博引,我三言两语说不清楚,但其结论,也就是中国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孑然傲然的精神,我很想引用一下:
××××××引文××××××
我同样深信,是这些自然景物
给了我一份更其崇高的厚礼-
一种欣幸的、如沐天恩的心境;
在此心境里,人生之谜的重负,
幽晦难明的世界的如磐重压,
都趋于轻缓;在此安恬心境里,
爱与恩情为我们循循引路,-
直到这皮囊仿佛中止了呼吸,
周身的血液彷佛不在流转,
躯壳已昏昏入睡,我们成了
翩千(足千)的灵魂;万象的和谐与愉悦
以其深厚的力量,赋予我们
安详静穆的眼光,凭此,才得以
洞察物象的生命。
这种能使我们洞悉物象内在生命的安详恬静、如沐天恩的心境,便是富于想象力的理性,便是中国人的精神。
××××××引文结束××××××
实在使美妙,不是吗?
今天上午竟然起来很早,于是去健身房锻炼了数十分钟,脂肪不一定减去了多少,但是让人一天都不会太懒散。象以往的周末,往往上午稍起早些,下午三四点钟必定要睡一觉,今天下午却说服自己去了书城。本来不去的理由是这个月花销已过了预算的一半,不可能再买理想中的大部头的书了,但是精神的力量说服自己,应该抱着一个新鲜的心态出门,因为出门也许就会有惊喜,不一定非要买书。虽然公交换地铁,来回路上花去了不少时间,但是也在路上仔细看到了些以往上班过程中没有看到的风景,心态真的会带来风景,我现在信了,呵呵。
当然我还是带回了一本《梁遇春散文》,以前在一个同学那里读过一个很多散文家的合集,听同学的话,从中专看了梁遇春的几篇,不看则已,一看就惊讶的不得了,文字美得单纯,单纯得美,甚至可以感觉到一个美丽而年轻的人格跃然纸上。可以这位奇才晚于鲁迅但早于钱种书的奇才二十六岁就辞世了,留下数十篇美文供人凭吊。
很想引几段以说明问题,但是又怕仓促之间找不到最好的,不如下回再引。今天需早睡了,因为明天要收拾心情,以一个好的心态迎接工作了。(道不远人,道不远人啊。)
2004年9月6日
辜鸿铭的“精神”和雨中的梁遇春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